返回

篮坛狂锋之天才在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一个弥补缺憾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9年3月23号,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年仅20岁,身高仅有160公分,体重只有65公斤的左立正式登陆CBA,成为CBA有记载的,历史最矮球员!

    可以想象,当左立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全部身体数据放在全国媒体面前的时候,在当时引发了多么巨大的波浪,可以说,这在当时的国内篮球界引发的震动,可能也就仅次于大姚登陆NBA了。

    这一点不夸张,彼时的GD男篮早已经不是上世纪末的吴下阿蒙,他们已经是CBA霸主,夺冠次数稳步提升,眼瞅着奔着就去了,而球队阵容更是国内超一流,阿联,朱八,王七,杜峰,陈江华都刚刚跟随国家队打完男篮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这样的一支球队,可以说几乎没有短板,而他们的青训也是全国知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压根不会想到他们会将左立这样身高体重的人提拔到一线队,甚至在第一场比赛就进入了12人大名单,简直震撼他们一整年。

    更何况左立本身的身高真的太夸张了,160公分放在普通人堆里都觉得矮,更不要说在长人如林的CBA了,尤其是在有了大巴,大志,大姚,阿联这样的珠玉在先,篮球是高个子的运动基本上是全国人民的共识,甚至体校和各个青训营现在选人的第一准则都是身高,越高越好成为了标准,所以左立的横空出世,简直超出人们的认知。

    当时就有记者站出来质疑,认为GD此举是哗众取宠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甚至认为这是他们对其他CBA对手的不尊重,毕竟GD在联赛里的统治力非常夸张,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产生多大影响。

    甚至某南方媒体更是言辞凿凿的表示:“我打赌,左立一分钟都不会出现在球场上。”

    然而现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左立不但出场了,而且发挥还不错!

    第一场12分钟的出场时间里,左立高效的命中两记三分球,拿到6分,并且送出4次助攻,完成2次抢断,虽然防守方面有些缺失,但第一次出场就能拿到这样的数据,已经超出人们对他的预料很多很多了。

    无数的人在看完这场比赛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160公分也能打职业啊!”

    而赛后,接受采访的左立说出的一番话更是引爆了他的人气:“我的确太矮,在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赛中闯出一番天地不容易,但我相信篮球并不是专让高个子打的,而是让那些有篮球才华的人打的”。

    这句话立刻成为当时的爆款,不少人都为此喜欢上了左立,虽然质疑的声音依旧,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起了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甚至还引起了中国篮球史上,入选国家队最矮的人,也就是宫鲁鸣的注意,他在随后的一次采访中公开表达了对左立的欣赏。

    “左立说的没错,个子矮也要给自己争口气,真正的才华不会因为身高被埋没,我支持他更上一层楼。”

    更重要的是,左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赛季随后的比赛当中,左立逐渐成为了控卫上稳定的替补,在场均15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就可以拿到5.4分6.5助攻1.2篮板以及2.7抢断的数据,他更是凭借场均2.7次抢断荣膺当赛季的抢断王,也是CBA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最矮的抢断王。

    随后的季后赛首轮,左立依旧得到了教练的信任,虽然出场时间被压缩到了只有10分钟,但左立却越发高效,4场比赛,场均4分3助攻3抢断的发挥让他在下一轮获得了更多的出场时间,而左立也用更为出色的表现回报了主教练的信任。

    随后的半决赛乃至决赛,左立发挥出色,最终随队夺得CBA总冠军,他也在第一次季后赛之旅用场均16.8分钟的出场时间,留下了6.5分5.2助攻1.8篮板2.8抢断的数据。

    这个赛季之后,左立算是真正声名鹊起了,很多人称他是国产博格斯,称赞他是球场上新榜样,但谁都不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0年夏天,左立训练的更加疯狂,他明显不满足于只是做一个第二甚至第三替补,他的野心远不止立足于CBA这么简单,我来我见我征服,左立心中有着更大的理想。

    汗水,努力,勤奋,是球场上最有用的勋章,一个休赛期的努力让左立进一步进化,虽然身高依旧,但左立各项数据均有所提升,训练中各种单臂扣篮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想象一个只有160公分的人能够完成实战中的扣篮本身就已经足够夸张了,于是,2010赛季,左立迎来了属于他的赛季!

    开幕战,首发后卫陈江华手感不佳,左立被委以重任,而左立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20分10助攻6抢断,左立打出了自己职业生涯首个两双数据,并以单场6次抢断刷新自己单场抢断记录。

    这还只是个开始,仅用10场,左立竟然就将陈江华挤到了替补席,随后的比赛,左立越发神勇,赛季场均16分8.8助攻3.5抢断,各项数据均大幅上涨,简直惊爆所有人的眼球,而他的作用还不仅仅是数据能体现出来的。

 

第3章 一个弥补缺憾的机会(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